专题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专题文章

未来研判:客运上山下乡进城一体,货运链式专业服务并进

发布日期:2022-01-19 14:25 信息来源:中国道路运输协会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两年以来,道路运输行业在“在乱云飞渡中前进”,肩负使命、负重前进,克服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和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阵痛,承载着综合运输70%-80%的门到门运输,承担着“最后一公里”运货、全社会兜底运客的责任,用高效、便捷、安全、环保的文明服务安顿千家万户,用密集、艰苦、流动、分散的低就业门槛稳定社会各方,以坚韧不拔、迎难而上、变危为机、再创辉煌的勇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实践的能力,打硬仗、打攻坚仗、打持久仗的心理准备,为国民经济和公众社会提供着高质量道路运输服务。

当前阶段,道路运输行业需要“洞悉”以形成系统发展思维,需要“未来”以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清晰把握行业现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对行业当前发展新阶段和今后发展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研判,是协会带领广大道路运输会员企业做好运输服务工作的基础。主动引导会员企业积极应对政策和市场变化、产业和技术变革,明确提出后疫情时期和新发展格局下道路运输行业健康平稳运行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观点意见,是协会做好服务政府和企业、维护行业利益和企业权益、有效实施行业自律的关键。

行业生态变化加速 九大问题亟待破解

综合运输立法应首先高度关注道路运输立法缺陷。为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作,全国人大正在考虑制订综合运输促进类法律。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道路运输尚属短板,法律法规体系并不完善,需要在综合运输立法中予以倾斜和关注。道路运输法律体系的完善是综合交通法律体系的基础,交通运输立法首先需要填补当前综合运输体系中重要领域的立法空白,如道路运输顶层立法和安全生产立法;需要解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问题,如行业稳定和从业人员保护、新业态的合规化和新旧业态融合;需要着眼发展预期引领的前瞻性立法需求,如“双碳”如何在交通运输行业实现;解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地位的不对等和管理的不一致,研究效率与公平、环保与高效、发展与稳定问题,体现立法初衷,突出统筹协调发展,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

行业核心法规亟待加快制(修)订步伐。政府部门近年来“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动,有效释放了道路运输市场活力。随着一系列支持扶持政策的出台,行业得以“减压”、企业得以“松绑”,但这些改革的措施急需通过行业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维护行业平稳运行,提升道路运输行业的社会地位。当前,《道路运输法》尚未进入启动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修订也迟迟没有出台,使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的道路运输只能依靠规章的补充完善作为依据,不利于行业的长治久安。《城市公交条例》尚未出台,对城市客运和城乡交通可持续发展不利。网约车和网络货运规章管理体系,特别是促进新旧业态公平竞争、避免新业态盲目扩张及防止垄断方面需要修订和改进。客运经营转型、出租经营权属、站场公益属性,都需要立法保障。道路运输安全领域上位法的缺失,使地方规定要求过滥、过细、随意性大,根本原因在于道路运输领域立法层级缺失或过低。

区别运用政策和法规对待行业发展敏感问题。目前政府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台的政策很多,但由于没有法律形式的固定,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可持续性问题,以指导意见、暂行办法、专项通知作为行业管理和执法依据的情况,容易产生法理和实践纠纷。农村客运、城乡配送、运输任务保障、城乡交通一体化等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服务形式,新能源车辆装备发展、绿色低碳运输方式促进等问题,新业态总量调控、服务边界明晰等问题,都需要更加稳定和持续的法规保障,以实现保护良善、惩治非法,法在规前、张弛有度,阶段性、临时性政策措施可以暂时缓解矛盾,但由于各相关部门对政策的理解不同,以及管理出发点不同、关注点和侧重点不同,同一政策在执行中会出现不同结果,道路运输企业呼吁法规保护、支持。

加强业态演变的规范化是当前行业的众盼所归。在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的浪潮中,道路运输行业必然会从传统运输业转向现代服务业,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必然出现并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但依法合规是底线。新业态为行业注入了新动能,但合规化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为更好发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潜能,必须对其的规范发展尽快立法,保证公平、守住底线、促进安全生产、推动新旧融合创新发展。当前行业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避免网络平台企业野蛮生长,避免其运营过程中“算法欺客”,避免其颠覆建制企业形成垄断,呼吁政策更加强调便利工具性和体现营业性运输实际需求,保护依法合规企业,对其延续优惠扶持政策,同时打击非法运营、维护市场秩序,避免行业被资本控制导致无序竞争。

科学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适度提高门槛是有效解决途径。道路运输行业是个高危行业,涉及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行业存在的服务、安全等乱象的根源之一就是行业门槛太低,道路货运领域基本没有门槛,更没有退出机制,导致市场鱼龙混杂,无法正常生存的业户死而不僵。道路客运包括包车旅游在内,随着政策管制的不断放松,准入门槛不断降低乃至无门槛,造成很多较小个体经营临时拼凑通过审批要求甚至自行其是,但安全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且运形成本波动、诚信服务差,严重扰乱道路运输市场,除非经营过程中出现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或严重经营亏损造成的自动退出外,基本上没有因安全评估、经营服务能力等原因造成政府或行业管理部门实施强行退出的情况,凸显建立以安全和信用为抓手的行业准入退出机制已迫在眉睫。

市场运价过低之各种恶性竞争根源应予抑制。多年来,道路运输企业人员工资在涨、运营成本在涨、装备购置成本在涨,只有运输价格不涨,始终徘徊在改革开放初期水平,道路运输企业无法通过价格策略实现服务的差异化、品质化。道路客运领域,与铁路平行、竞争激烈的客运线路,再实行政府指导价而不是赋予企业自主定价权就不符合政府放松管制、激发市场活力的初衷,对背后是资本、前台是超低价的平台企业行为,不严惩则依法依规的道路客运企业经营就会雪上加霜。个别道路货运平台企业忽视安全环保、默许货主优势、车主超低价竞价“撮合”问题,给超载超限治理和市场公平竞争施加了负面影响,是广大中小道路货运企业和个体车主“不超载,无钱赚”的重要动因。公交客运、农村客运普遍存在票价过低、政策性补贴不及时问题,同样给企业提供可持续高质量服务造成影响。

驾驶员不足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当前道路运输企业普遍反映存在司机荒问题,平均缺口率约20%,部分领域危险品运输驾驶员缺口率达到近30%,道路客运驾驶员离职率达到约15%,40岁以上驾驶员超过50%。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特别是营业性驾驶员短缺现象严重,背后的原因除劳动强度大、职业压力大、收入水平低、职业荣誉感不强外,大客车或牵引车驾驶证获取时间过长、社会保障制度不利于企业留住技能人才、从业环境不佳、运输市场过度竞争等问题值得关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策进行适度的调整和优化,对驾驶证升级途径进行适度豁免,对个人社保异地流转政策适当调整,对行业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加以限制、倡导非现场执法,对行业执法深入持续整顿使其更加规范化、人性化、制度化。

基础设施网与道路运输服务有机融合尚需加强。高质量的道路运输服务离不开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支撑。当前,我国已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但服务区功能需要进一步扩展,客运服务的接驳运输、节点运输、联程联运都要符合业务需求的场地支撑,货运服务的普货运输、危货运输,都需要给司机休息和车辆加油保养的场地设施。另外,国家在推进适应多式联运需要的货运枢纽建设、“即到即转,干支相联”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道路货运企业普遍存在用地难问题,参与货运枢纽建设机会很少,现有货场也很难被列入“大宗商品”货场享受减税优惠,在推动多式联运枢纽建设过程中存在各种运输方式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共享、管理不一致问题。另外,关系客运站场综合开发、定制公交和城市物流配送用地等问题同样普遍,城市居民小区、人流集中转区域的定制公交站设置,适合统一配送、集中配送车辆停靠的场地设置,以及定制客运、通勤班车使用公交专用道问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优化。

“双碳”目标下车辆装备现代化需要政策统筹。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10%,道路运输占交通运输排放量的80%,减排压力很大,车辆装备技术的改造提升是重点,但在绿色低碳和运输服务之间需要政策统筹,《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因此,道路运输行业的减碳目标应坚持行业可及性和先进性原则,清洁能源应用尤其是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动车和氢燃料车的推广,需要考虑企业成本承受的能力,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制订推广综合性政策,避免行政手段过多影响市场规律。关于道路运输车辆数字化监管和信息化服务,哪些属于政府职能、哪些属于市场服务,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明晰,经营困难、成本居高不下的道路运输企业,在加装智能设备的过程中尚存在迷茫。关于标准化、高效化、清洁化、轻量化的车型车辆应用,以及老旧车辆淘汰,尚需要行业治理措施科学有效,需要多手段综合运用而非单纯行政手段的使用。道路运输在落实“双碳”目标过程中,自身的权益和市场的公平需要政策保障。

运输服务和企业形态需适应需求变化

道路运输传统发展模式正在改变,需求和供给的导向地位变化将是行业未来的主要特征。作为服务业的重要领域,道路运输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从近期和中长期两个阶段进行研判:近期,企业不断拓展线上服务,实体服务+互联网和线上线上融合创新,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多渠道无缝化、一站式服务,个性化、灵活化、普惠化、数字化、平台化、共享化服务。同时做强线下服务,增强乘 客和货主的线下体验,增强定制化服务的功能,提升服务品质。中期,企业优化服务结构,推动服务全链条的互动创新,推进供应链一体化、精益化、敏捷化、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实现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通畅与协调,推动服务业国内外统筹发展,实现服务贸易平衡。远期,道路运输的个性化、差异化趋势越明显,服务的专业性、多样性特点就越强烈,对传统同质化服务的冲击越大,通过智能化技术,形成多批次、小批量订单的服务能力,进而实现个性化定制与大规模生产的兼容运行将成为未来运输服务的主流。道路运输企业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将发生改变,企业的“大”体现在通过科技手段整合资源能力的大小,企业的“强”体现在通过网络合作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大规模供给能力。以新需求为导向、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服务模式,将彻底改变道路运输行业生态。

道路客运安全合规服务成为底线,科技助力定制、融合创新发展将是行业未来的主要特征。在守住安全、依法合规的底线基础上,道路客运企业将“上山、下乡、进城”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未来道路运输必将实现融合创新发展,从单一客运功能向运游集散、文创产业、特产产销、快递中转、充换电新能源等综合性功能转变,实现车站资源的赋能增值。行业必将打破壁垒边界,旅游集散、定制客运、接驳运输、联程联运将不断促进行业协同发展。第二,道路客运企业必将实现为农民和市民的更优质服务,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作出贡献,更加注重把资源逐步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实现“产业技术化”,推动传统客运向定制化客运服务的转移转型,全面布局和推进定制客运线上平台的构建。第三,科技的力量将彻底改变经营模式和服务形式,道路客运企业将更关注无人驾驶技术、新能源车辆装备、主动安防系统的实地场景运用,实现新技术推动新旧动能转化,支持客运服务多渠道、无缝化、一站式、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体系发展。

道路货运适应市场新需求、满足政策新导向、开展供应链服务将成为行业未来的主要特征。未来,道路货运既有的经营服务模式将失效,主要表现在:首先,单纯提供运输服务的货运企业将面临更多挑战,企业需要更好地理解产业链、供应链,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道路货运发挥全过程组织作用和运输管理能力,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才能确保自身优势,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中站住脚跟。其次,道路货运市场经营主体将更加多元化,大型企业走向现代化、网络化、规模化、规范化,聚焦合同物流等综合性业务,中小企业聚焦专线区域特殊行业(危化品、冷链、城配),新业态不断涌现,如网络货运平台等,管理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另外,行业主管部门在为未来将持续推进治理超限超载,发展网络货运、多式联运、货运枢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关注关心关爱一线从业人员,通过科技赋能、节能减排、融合发展、智慧交通、跨境物流等示范项目给道路货运行业带来持续发展新的机遇。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分辨率1280*720以上;
访问量: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电脑版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