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交通风采

石安高速河沙镇收费站杨利芳发表散文《儿时的元宵节》

发布日期:2023-02-01 16:19 信息来源:河北交通报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下班心情不错,时间充裕,选择走一条乡间小道回家。平常这条路没什么人,而今天却有些熙攘。一路走走停停,看到了好多挂着各式灯笼和头花的摊位,原来是元宵节要到了,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过去……

我的老家在邯郸磁县,每逢过年便年味十足。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排得满满当当,但小孩们最喜欢的就是初七以后,可以开始他们的娱乐事业,这几天大人也不管教了,让他们肆意撒欢展示自己。每年的初七一早,村里大喇叭就开始广播:“全体社员注意了,谁家有10到18岁的孩子今天可以来大队报道了!”循环几遍后,村委会就挤满了人。于是村干事开始挑人,有扭秧歌的、有划旱船的、有踩高跷的,有扮角的……大家嬉笑着、吵嚷着,好不热闹。分工完成后,就开始排练。大家每天拿着各自的扇子、腰带、服饰认真学习,鼓点一响立即进入状态。“咚咚锵、咚咚锵”“走走停、走走停”,大家练得无比认真,生怕被点名批评;休息时,还不忘互相“攀比”、点评一下。过了初十,大家的步伐基本练得一致了,村干事又再次分工,上午排练,下午男生上树撇松枝、女生去村委会扎纸花。

等到正月十四一早,大家都停止排练,开始搭花山。花山就是用木头做框架,上面用松枝、彩色纸花、彩灯、彩带、彩旗和灯笼装饰,烘托出红火热闹、欢乐喜庆的气氛,象征着人们对元宵节的重视和盼望。村里每隔三百米就要搭一个花山,一般由这三百米内的几户人家的大人用木头搭架子,有3米高,中间留通道;架子搭好后由男孩子把松枝均匀绑在架子上装饰成一个绿色的屏障,然后再把这几天扎好的纸花、彩带等各种装饰品别在架子上,挂上灯笼,再在旁边垒砌一个土坯台放上柴火和煤炭,花山就搭成了。

我们村一般能搭十几座花山,从正月十四太阳一落山就开始亮灯,整个村子一片灯火通明。这时,秧歌队就要开始彩排了,拖拉机上拉着成员和乐器,尤其是那面大鼓,刚刷的红漆格外亮眼。晚上八点一过,随着一声长号,鼓点响起来了,秧歌扭起来了,旱船划起来了;高跷队的人却还没进入状态,踉踉跄跄地跟喝多了似的;而扮相们早就按捺不住了,什么铁拐李、猪八戒、何仙姑、蜘蛛精全都聚到一起斗起舞来,堪称“群魔乱舞”。娃娃们坐到大人的脖子上还嫌看不到,索性挣脱父母爬到墙头上,而大人也顾不了那么多,走几步就蹦起来看看,热闹的场景能持续到半夜。

等到第二天元宵节,早上7点孩子们准时聚集到村委会开始化妆、换衣裳、走台步,准备正式演出。演出时大家都使出浑身的劲,卖力地扭着、跳着,好让自己的父母也感到自豪,脸上有光,当真是“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而这时台下的大人们也都看着我们这群孩子,乐得合不拢嘴,叫好声不绝于耳。

到了晚上,天一擦黑,村委会广场就站满了等着看烟花的人们,大喇叭喊完“看好孩子”“不许捡炮”“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后,“咚、哒”两响首先登场,随后各式烟花在夜空中竞相绽放。小孩们早已跑疯了,这一个那一个蹦着跳着仰着脸拍着手沉浸在节日的欢愉里。烟花表演完毕,大喇叭又喊道:“村西头的灯地可以进去了!”于是,大伙儿又开始成群结队地转移阵地。所谓灯地就是现在说的迷宫,把一个个两米长的木棍插在地里,用绳子连起来布置成迷宫,为了达到神秘效果只允许晚上去,循着着木棍上的煤油灯找出口。远远望去,一片灯海,人们在里面哄笑着转来转去。

我们几个女孩可不喜欢这种转圈的感觉,就一起去荡秋千。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村委会每年都组织人在村里平地搭建几个秋千。这种秋千可不像现在公园里的那样精致,它的柱子直径约十公分,高十多米,入地至少埋一米,秋千绳子都是粗缆绳,全部都用铆钉固定,确保安全性。我们向来都是两人一组相对而立,腿一蹬秋千就顺着惯性荡起来了,于是两个人“一二一二”地喊着口号,秋千就荡过树顶,等到几乎与横杆平行才停止发力,尽情享受疾风带来的快感。如今想来,那时的年真正是酣畅痛快,尤其多了一份仪式感。听说现在一些传统项目改良了不少,但花山和秧歌队一直还在。

岁月流转,又是一年月圆。儿时的欢声笑语,也将伴随我之后的每个元宵节。我想,不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与家人一起,那便是人间最温暖的风景。(作者系石安高速河沙镇收费站收费员)

责任编辑:王冉冉  审核:张贺贺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分辨率1280*720以上;
访问量: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下班心情不错,时间充裕,选择走一条乡间小道回家。平常这条路没什么人,而今天却有些熙攘。一路走走停停,看到了好多挂着各式灯笼和头花的摊位,原来是元宵节要到了,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过去……

我的老家在邯郸磁县,每逢过年便年味十足。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排得满满当当,但小孩们最喜欢的就是初七以后,可以开始他们的娱乐事业,这几天大人也不管教了,让他们肆意撒欢展示自己。每年的初七一早,村里大喇叭就开始广播:“全体社员注意了,谁家有10到18岁的孩子今天可以来大队报道了!”循环几遍后,村委会就挤满了人。于是村干事开始挑人,有扭秧歌的、有划旱船的、有踩高跷的,有扮角的……大家嬉笑着、吵嚷着,好不热闹。分工完成后,就开始排练。大家每天拿着各自的扇子、腰带、服饰认真学习,鼓点一响立即进入状态。“咚咚锵、咚咚锵”“走走停、走走停”,大家练得无比认真,生怕被点名批评;休息时,还不忘互相“攀比”、点评一下。过了初十,大家的步伐基本练得一致了,村干事又再次分工,上午排练,下午男生上树撇松枝、女生去村委会扎纸花。

等到正月十四一早,大家都停止排练,开始搭花山。花山就是用木头做框架,上面用松枝、彩色纸花、彩灯、彩带、彩旗和灯笼装饰,烘托出红火热闹、欢乐喜庆的气氛,象征着人们对元宵节的重视和盼望。村里每隔三百米就要搭一个花山,一般由这三百米内的几户人家的大人用木头搭架子,有3米高,中间留通道;架子搭好后由男孩子把松枝均匀绑在架子上装饰成一个绿色的屏障,然后再把这几天扎好的纸花、彩带等各种装饰品别在架子上,挂上灯笼,再在旁边垒砌一个土坯台放上柴火和煤炭,花山就搭成了。

我们村一般能搭十几座花山,从正月十四太阳一落山就开始亮灯,整个村子一片灯火通明。这时,秧歌队就要开始彩排了,拖拉机上拉着成员和乐器,尤其是那面大鼓,刚刷的红漆格外亮眼。晚上八点一过,随着一声长号,鼓点响起来了,秧歌扭起来了,旱船划起来了;高跷队的人却还没进入状态,踉踉跄跄地跟喝多了似的;而扮相们早就按捺不住了,什么铁拐李、猪八戒、何仙姑、蜘蛛精全都聚到一起斗起舞来,堪称“群魔乱舞”。娃娃们坐到大人的脖子上还嫌看不到,索性挣脱父母爬到墙头上,而大人也顾不了那么多,走几步就蹦起来看看,热闹的场景能持续到半夜。

等到第二天元宵节,早上7点孩子们准时聚集到村委会开始化妆、换衣裳、走台步,准备正式演出。演出时大家都使出浑身的劲,卖力地扭着、跳着,好让自己的父母也感到自豪,脸上有光,当真是“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而这时台下的大人们也都看着我们这群孩子,乐得合不拢嘴,叫好声不绝于耳。

到了晚上,天一擦黑,村委会广场就站满了等着看烟花的人们,大喇叭喊完“看好孩子”“不许捡炮”“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后,“咚、哒”两响首先登场,随后各式烟花在夜空中竞相绽放。小孩们早已跑疯了,这一个那一个蹦着跳着仰着脸拍着手沉浸在节日的欢愉里。烟花表演完毕,大喇叭又喊道:“村西头的灯地可以进去了!”于是,大伙儿又开始成群结队地转移阵地。所谓灯地就是现在说的迷宫,把一个个两米长的木棍插在地里,用绳子连起来布置成迷宫,为了达到神秘效果只允许晚上去,循着着木棍上的煤油灯找出口。远远望去,一片灯海,人们在里面哄笑着转来转去。

我们几个女孩可不喜欢这种转圈的感觉,就一起去荡秋千。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村委会每年都组织人在村里平地搭建几个秋千。这种秋千可不像现在公园里的那样精致,它的柱子直径约十公分,高十多米,入地至少埋一米,秋千绳子都是粗缆绳,全部都用铆钉固定,确保安全性。我们向来都是两人一组相对而立,腿一蹬秋千就顺着惯性荡起来了,于是两个人“一二一二”地喊着口号,秋千就荡过树顶,等到几乎与横杆平行才停止发力,尽情享受疾风带来的快感。如今想来,那时的年真正是酣畅痛快,尤其多了一份仪式感。听说现在一些传统项目改良了不少,但花山和秧歌队一直还在。

岁月流转,又是一年月圆。儿时的欢声笑语,也将伴随我之后的每个元宵节。我想,不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与家人一起,那便是人间最温暖的风景。(作者系石安高速河沙镇收费站收费员)

责任编辑:王冉冉  审核:张贺贺

 

电脑版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