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交通风采

飞狐陉:一线微通穿太行

发布日期:2023-04-13 09:05 信息来源:河北交通报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飞狐陉即飞狐峪,是著名的“太行八陉”之一,位于保定涞源县北和张家口蔚县之南,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界之处,也是穿越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的一条古通道。它北连张库商道,南接倒马关和紫荆关,连接着广漠的北国和广袤的中原,自古以来就是连通山西高原与蒙古大草原的重要孔道,素有“扼晋冀咽喉,树燕赵屏藩”之称。而我一心向古道,便走上了探访飞狐陉之旅。

团圆村 北通天衢开古道

从涞源县开车,沿着县道X322向蔚县进发,大约七八公里,便离开涞源盆地进入太行山区,到达团圆村。其实,这团圆村就是扼守飞狐陉南端的起点。弃路进村,眼前出现一段饱经风霜、斑斑驳驳的砖墙,一个宽大的门洞半埋在地下,门前垒了半人高的石头,里边已被村民改作盛放柴草之处。那宽大的门洞穹顶用交错的四层城砖碹就,虽有残破,但依旧不失其精美,如果不是门洞上那个巨大的方形破洞,我几乎将这个堡门当成某个大户人家的窑洞了。

恰巧此时从村里走来一位老人,我赶紧上前与他攀谈起来。听老人讲村子南北曾各有一个堡门共同把守着飞狐陉的南口,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村北的堡门被毁损,现在只留下这个被乱石淤埋在地下的南堡门了。团圆村原名团叶村,始建于宋淳熙年间,是一个有着八百年历史的村子,最早村里有朱、杨、墨三姓人家,后来为了彰显村民的团结,才将村名改为团圆村。这位村民指着砖墙门洞上破损的孔洞告诉我,这座堡门的南、北两面门洞上原来各有一块汉白玉匾额,北边的题为“通天衢”,南边为“拱辰”。后来北门上的匾额无故失踪,于是村长便把南门写有“拱辰”字样的石匾拆下来保存起来了。

离开团圆村继续向北前进,县道X322在伊家铺村离开京石高速,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开始爬山,直到京石高速慢慢变成两条平行线消失在山谷中,我们才爬上马蹄梁——这里是如今飞狐峪景区的“空中草原”。环顾四周,草原碧绿如毯,群峰傲立,洁白的野花宛若云朵,几间不起眼的小房子随意点缀在山坡的低洼之处,一簇簇羊群像是撒在高山草原之上的珍珠,随着牧羊人嘹亮的吆喝声缓缓地随坡滚动,美不胜收。

飞狐峪 风云迷津传千古

离开马蹄梁下山,便进入四十里飞狐峪。峡谷两侧壁立千仞,怪石嶙峋,最宽处达百米,最窄处不过十几米。再往前行,只见两壁峰峦闭锁,冷风习习,头顶上忽隐忽现的张石高速公路像是在与你捉迷藏,那时不时回响在山谷中的汽笛声,提醒着你这条古陉天路的存在。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眼前又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环顾四壁奇峰错列,鬼斧神工,谷中道路蜿蜒曲折,如蛇行地,满山草木滴翠,鸟鸣翠谷,使我不由得想起那千古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说蔚州,道蔚州,蔚州就是不一般,南面有座翠屏山,翠屏山,飞狐峪,飞狐峪内有箭眼。一炷香,八仙洞,阎王鼻子鬼门关……”穿行在谷中,移步换影,才知名不虚传。

这时一面巨大的岩壁出现在眼前,山顶岩壁上有一个非常规整的圆孔,这就是飞狐陉中著名的“六郎箭眼”。相传北宋年间,杨六郎统领宋军与辽国在飞狐峪一带交战,战到最后,两国谈判划疆议和。杨六郎提出,能否在议定的疆界再让一箭之地,辽国使者便答应送他一个人情,于是就同意了提议。杨六郎张弓搭箭,一箭射出,竟穿透飞狐峪里的山峰,越过壶流、桑干二川。辽国使者慑于杨六郞的威名只好让出三川之地,从此杨六郎“一箭射三川”的故事广为传颂。

再往前走,路边赫然出现一根高32米、直径约9米的参天石柱,直插云霄,宛如孙悟空的定海神针一般。这就是飞狐峪中的奇观:一炷香,当地百姓称其为“镇山棒”。相传当年李广、杨六郎都曾在这里拴过马,所以又称拴马柱。

穿行在四十里飞狐峪,奇峰陡起,怪崖悬空,“八仙洞”“七女峰”“六郎箭眼”“五狗望月”“四将守门”“三仙思月”“一炷香”等奇峰异石,目不暇接,每一处奇观都给人留下无限遐想,每一美景都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

北口村 扼守古陉望漠北

一路走走停停,峡谷奇景走马灯似的在眼前闪现,令人目不暇接。当我正心潮澎湃时,眼前豁然一亮,一马平川的壶流河平原出现在眼前,与北边巍巍的熊耳山遥遥相接,一个小村扼守在古陉之口,这就是北口村——我们也走出了飞狐峪。

信步入村,村里人烟稀少,而村西山坡上一个巨大的土筑方形城基却非常醒目,这就是当年的飞狐关遗址。城基上杂草丛生,其中一侧早已坍塌,一块巨大的碑座被随意遗弃在一边,曾安放其上的石碑早已不知去向。

北口古称飞狐关、飞狐口,因其扼守飞狐陉北口而得名。中原之兵得之则可北控大漠,塞外之兵得之则可直取中原,有“襟带桑乾,表里紫荆”“紫荆关外旱码头”之称。战国时赵武灵王出飞狐关灭中山国,设代郡以图国强;西汉大将军卫青纵马提师,北出飞狐关远逐匈奴;汉高祖刘邦北踞飞狐之口,南守白马之津,大败项羽以图帝业;八路军120师的“明铺之役”,歼敌200多名,击毙日军中队长田原,使其在抗战期间未敢再踏入飞狐峪一步。

清朝北方蒙古游牧部落的威胁解除后,中国实现了民族大融和,边境安宁,飞狐口的军事作用也被日益繁荣的商贸作用所代替。飞狐口作为北接张家口、东通保定府、西通大同的三岔路口,也成为贯通南北的重要通衢,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听当地村民讲,当时北口一个小小的村子,仅骡马店就有七十多家,大小店铺五十余家,唱戏的乐楼就有两座,而村里东北角占地近两、三亩的骆驼厂大院,每天客满为患、热闹非凡。

时光飞逝,古陉如故,穿行在蜿蜒曲折的飞狐古道,山谷中那不时嚎鸣的凄冷山风,仿佛还在传颂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和传说……(梁有权)

责任编辑:王冉冉  审核:张贺贺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分辨率1280*720以上;
访问量: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飞狐陉即飞狐峪,是著名的“太行八陉”之一,位于保定涞源县北和张家口蔚县之南,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界之处,也是穿越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的一条古通道。它北连张库商道,南接倒马关和紫荆关,连接着广漠的北国和广袤的中原,自古以来就是连通山西高原与蒙古大草原的重要孔道,素有“扼晋冀咽喉,树燕赵屏藩”之称。而我一心向古道,便走上了探访飞狐陉之旅。

团圆村 北通天衢开古道

从涞源县开车,沿着县道X322向蔚县进发,大约七八公里,便离开涞源盆地进入太行山区,到达团圆村。其实,这团圆村就是扼守飞狐陉南端的起点。弃路进村,眼前出现一段饱经风霜、斑斑驳驳的砖墙,一个宽大的门洞半埋在地下,门前垒了半人高的石头,里边已被村民改作盛放柴草之处。那宽大的门洞穹顶用交错的四层城砖碹就,虽有残破,但依旧不失其精美,如果不是门洞上那个巨大的方形破洞,我几乎将这个堡门当成某个大户人家的窑洞了。

恰巧此时从村里走来一位老人,我赶紧上前与他攀谈起来。听老人讲村子南北曾各有一个堡门共同把守着飞狐陉的南口,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村北的堡门被毁损,现在只留下这个被乱石淤埋在地下的南堡门了。团圆村原名团叶村,始建于宋淳熙年间,是一个有着八百年历史的村子,最早村里有朱、杨、墨三姓人家,后来为了彰显村民的团结,才将村名改为团圆村。这位村民指着砖墙门洞上破损的孔洞告诉我,这座堡门的南、北两面门洞上原来各有一块汉白玉匾额,北边的题为“通天衢”,南边为“拱辰”。后来北门上的匾额无故失踪,于是村长便把南门写有“拱辰”字样的石匾拆下来保存起来了。

离开团圆村继续向北前进,县道X322在伊家铺村离开京石高速,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开始爬山,直到京石高速慢慢变成两条平行线消失在山谷中,我们才爬上马蹄梁——这里是如今飞狐峪景区的“空中草原”。环顾四周,草原碧绿如毯,群峰傲立,洁白的野花宛若云朵,几间不起眼的小房子随意点缀在山坡的低洼之处,一簇簇羊群像是撒在高山草原之上的珍珠,随着牧羊人嘹亮的吆喝声缓缓地随坡滚动,美不胜收。

飞狐峪 风云迷津传千古

离开马蹄梁下山,便进入四十里飞狐峪。峡谷两侧壁立千仞,怪石嶙峋,最宽处达百米,最窄处不过十几米。再往前行,只见两壁峰峦闭锁,冷风习习,头顶上忽隐忽现的张石高速公路像是在与你捉迷藏,那时不时回响在山谷中的汽笛声,提醒着你这条古陉天路的存在。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眼前又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环顾四壁奇峰错列,鬼斧神工,谷中道路蜿蜒曲折,如蛇行地,满山草木滴翠,鸟鸣翠谷,使我不由得想起那千古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说蔚州,道蔚州,蔚州就是不一般,南面有座翠屏山,翠屏山,飞狐峪,飞狐峪内有箭眼。一炷香,八仙洞,阎王鼻子鬼门关……”穿行在谷中,移步换影,才知名不虚传。

这时一面巨大的岩壁出现在眼前,山顶岩壁上有一个非常规整的圆孔,这就是飞狐陉中著名的“六郎箭眼”。相传北宋年间,杨六郎统领宋军与辽国在飞狐峪一带交战,战到最后,两国谈判划疆议和。杨六郎提出,能否在议定的疆界再让一箭之地,辽国使者便答应送他一个人情,于是就同意了提议。杨六郎张弓搭箭,一箭射出,竟穿透飞狐峪里的山峰,越过壶流、桑干二川。辽国使者慑于杨六郞的威名只好让出三川之地,从此杨六郎“一箭射三川”的故事广为传颂。

再往前走,路边赫然出现一根高32米、直径约9米的参天石柱,直插云霄,宛如孙悟空的定海神针一般。这就是飞狐峪中的奇观:一炷香,当地百姓称其为“镇山棒”。相传当年李广、杨六郎都曾在这里拴过马,所以又称拴马柱。

穿行在四十里飞狐峪,奇峰陡起,怪崖悬空,“八仙洞”“七女峰”“六郎箭眼”“五狗望月”“四将守门”“三仙思月”“一炷香”等奇峰异石,目不暇接,每一处奇观都给人留下无限遐想,每一美景都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

北口村 扼守古陉望漠北

一路走走停停,峡谷奇景走马灯似的在眼前闪现,令人目不暇接。当我正心潮澎湃时,眼前豁然一亮,一马平川的壶流河平原出现在眼前,与北边巍巍的熊耳山遥遥相接,一个小村扼守在古陉之口,这就是北口村——我们也走出了飞狐峪。

信步入村,村里人烟稀少,而村西山坡上一个巨大的土筑方形城基却非常醒目,这就是当年的飞狐关遗址。城基上杂草丛生,其中一侧早已坍塌,一块巨大的碑座被随意遗弃在一边,曾安放其上的石碑早已不知去向。

北口古称飞狐关、飞狐口,因其扼守飞狐陉北口而得名。中原之兵得之则可北控大漠,塞外之兵得之则可直取中原,有“襟带桑乾,表里紫荆”“紫荆关外旱码头”之称。战国时赵武灵王出飞狐关灭中山国,设代郡以图国强;西汉大将军卫青纵马提师,北出飞狐关远逐匈奴;汉高祖刘邦北踞飞狐之口,南守白马之津,大败项羽以图帝业;八路军120师的“明铺之役”,歼敌200多名,击毙日军中队长田原,使其在抗战期间未敢再踏入飞狐峪一步。

清朝北方蒙古游牧部落的威胁解除后,中国实现了民族大融和,边境安宁,飞狐口的军事作用也被日益繁荣的商贸作用所代替。飞狐口作为北接张家口、东通保定府、西通大同的三岔路口,也成为贯通南北的重要通衢,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听当地村民讲,当时北口一个小小的村子,仅骡马店就有七十多家,大小店铺五十余家,唱戏的乐楼就有两座,而村里东北角占地近两、三亩的骆驼厂大院,每天客满为患、热闹非凡。

时光飞逝,古陉如故,穿行在蜿蜒曲折的飞狐古道,山谷中那不时嚎鸣的凄冷山风,仿佛还在传颂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和传说……(梁有权)

责任编辑:王冉冉  审核:张贺贺

电脑版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