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省厅要闻

河北港口集团宋涛获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

发布日期:2024-03-06 15:16 信息来源:河北交通报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3月1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河北港口集团曹妃甸港矿石码头有限公司运营保障部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宋涛获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典型事迹详见Z2版),我省仅有两人入围。

此次发布的年度人物来自装备制造、水利、环境、人工智能、电力、文物保护、冶炼、气象等行业。本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自2023年9月启动,组委会在各级工会广泛推荐的基础上,于今年1月13日揭晓50名年度人物入围人选。专家评审委员会从入围人选中最终推选出10位年度人物和40位年度人物提名人选。

人物事迹:

初春的渤海湾畔,寒意料峭,但被誉为“钻石级”良港的河北港口集团曹港矿石码头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40万吨级巨轮往来穿梭,“钢铁巨人”卸船机挥舞巨臂,皮带机正源源不断地将铁矿石输送至堆场。

宋涛正在码头上认真注视着设备的每一个动作,聆听着设备的每一丝声响。他就像是设备的医生,每一个细微变化、每一丝轻微异动,都能被他准确地捕捉到。

宋涛是河北港口集团曹港矿石码头运营保障部企业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公司首席技术工匠,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交通工匠工作室带头人,河北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省十大最美港航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创新成果荣获“中国职工技术协会职工创新成果特等奖”“河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河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演金奖”等荣誉。

扎根蓝色沃土,厚植大港情怀

2011年,宋涛怀着一腔热血来到曹妃甸这片热土。当时正值曹港矿石码头建设期,宋涛担任卸船部部长,负责所有港机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由于员工大多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对港口生产知之甚微,他就带领着部门100多名员工从零起步、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生产作业任务,实现公司吞吐量两年即达产、三年三跨越。

2015年7月2日,曹港矿石码头获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可接卸40万吨散货船的港口。当年11月15日,40万吨级矿石船舶“宏远”轮首航曹妃甸港,宋涛带领团队迎难而上,通过应用自主提出的专有技术《一种新型桥式卸船机作业方法》,创造了1.31万吨/小时的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2023年7月14日,该项技术在大量生产实用数据支撑基础上,经严格审查,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受渤海海峡水深实测数据限制,曹妃甸港长时间未能实现40万吨级船舶满载靠泊。在这种背景下,公司成立了40万吨船舶满载靠泊项目攻关团队——“陆海联动”创业团队。作为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宋涛全程积极参与项目论证、编审等工作,和团队成员在无前人涉足、无经验可循、无资料可考的艰难背景下,于2022年9月22日实现了40万吨级船舶满载靠泊,成功打通直达外海的渤海湾深水航道,开辟了渤海湾航运史的新纪元,极大释放了曹妃甸的深水大港潜能。“陆海联动”创业团队被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1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称号。

勇挑责任重担,坚持自主创新

“拿来的不是自己的,自己的才是永远的。”宋涛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也成为宋涛创新工作室的一张名片。2019年,乘着智慧港口建设的浪潮,宋涛团队自主研发矿石堆场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实现了2人在集控室远程监控6台设备自动作业的功能,一次性节省成本1200万元,并且可节约300万元/年的人工成本,成为他自主研发之路的开端。

2023年,宋涛又将目光瞄准了卸船机自动化技术。卸船机因其作业非连续、工况非标准的特点,已成为国内港口自动化领域的最后一道“壁垒”,多项关键技术没有得到完全攻克。其中,激光扫描成像技术、抓斗轨迹控制技术和抓斗防摇算法一直是行业公认的三大“卡脖子”技术。

在宋涛眼里,“搞创新,就是要啃最硬的骨头。”宋涛是这么描述这个“硬骨头”的:“激光扫描成像技术就像是卸船机的眼睛,决定着卸船机抓哪里;抓斗轨迹控制技术就像是卸船机的大脑,决定着卸船机怎么抓最高效;抓斗防摇算法是卸船机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前提,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

抓斗防摇算法是项目遇到的最大难题。缺乏技术参照,他就重新建立了一个可变摆长的单摆模型,从最基本的物理定律中一点一点地推导;无经验可循,他就带团队查阅数百个书籍文献,演算了数千张计算手稿;理论和实际有偏差,他们就反复地修正与验证。经过上千次数据采集、修正,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抓斗防摇算法。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团队便与时间赛跑,6个月干出了别人18个月的工作量。团队成员攻克了三大“卡脖子”技术难题,如期完成了卸船机自动化系统的自主研发,为国内首个由企业职工完全自主研发的卸船机自动化系统,直接节约成本2100余万元。相比同行,建设成本低至二成。

发挥模范引领,传承匠心精神

2023年,曹妃甸港充分发挥宋涛创新工作室模范带头作用,以“红色工匠”为党建品牌,向技术要效率、向创新要效益。

以此为契机,作为宋涛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宋涛完善创新工作室运行机制,设计工作室LOGO,在细微处展示匠心精神。“我们创新工作室的LOGO是一个由‘CST’三个字母组成的抽象的‘匠’字,‘C’代表曹妃甸港,‘ST’代表宋涛创新工作室,背景为红色,象征着这是一支党建引领下的红色工匠队伍。”宋涛介绍说。

10多年的自主创新,使他的创新工作室涌现出许多创新达人,培养省级以上先进模范人物20余人次。累计完成技术改造百余项,创造效益1.3亿元。

“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们需要与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并肩前行。”宋涛说,他将继续发挥好表率带动作用,带领更多人投身创新、谋划创新、主动创新,以“硬核”力量诠释工匠精神、践行初心使命!(杨杨 赵品)

责任编辑:贺笑   审核:张贺贺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分辨率1280*720以上;
访问量: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3月1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河北港口集团曹妃甸港矿石码头有限公司运营保障部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宋涛获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典型事迹详见Z2版),我省仅有两人入围。

此次发布的年度人物来自装备制造、水利、环境、人工智能、电力、文物保护、冶炼、气象等行业。本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自2023年9月启动,组委会在各级工会广泛推荐的基础上,于今年1月13日揭晓50名年度人物入围人选。专家评审委员会从入围人选中最终推选出10位年度人物和40位年度人物提名人选。

人物事迹:

初春的渤海湾畔,寒意料峭,但被誉为“钻石级”良港的河北港口集团曹港矿石码头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40万吨级巨轮往来穿梭,“钢铁巨人”卸船机挥舞巨臂,皮带机正源源不断地将铁矿石输送至堆场。

宋涛正在码头上认真注视着设备的每一个动作,聆听着设备的每一丝声响。他就像是设备的医生,每一个细微变化、每一丝轻微异动,都能被他准确地捕捉到。

宋涛是河北港口集团曹港矿石码头运营保障部企业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公司首席技术工匠,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交通工匠工作室带头人,河北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省十大最美港航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创新成果荣获“中国职工技术协会职工创新成果特等奖”“河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河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演金奖”等荣誉。

扎根蓝色沃土,厚植大港情怀

2011年,宋涛怀着一腔热血来到曹妃甸这片热土。当时正值曹港矿石码头建设期,宋涛担任卸船部部长,负责所有港机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由于员工大多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对港口生产知之甚微,他就带领着部门100多名员工从零起步、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生产作业任务,实现公司吞吐量两年即达产、三年三跨越。

2015年7月2日,曹港矿石码头获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可接卸40万吨散货船的港口。当年11月15日,40万吨级矿石船舶“宏远”轮首航曹妃甸港,宋涛带领团队迎难而上,通过应用自主提出的专有技术《一种新型桥式卸船机作业方法》,创造了1.31万吨/小时的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2023年7月14日,该项技术在大量生产实用数据支撑基础上,经严格审查,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受渤海海峡水深实测数据限制,曹妃甸港长时间未能实现40万吨级船舶满载靠泊。在这种背景下,公司成立了40万吨船舶满载靠泊项目攻关团队——“陆海联动”创业团队。作为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宋涛全程积极参与项目论证、编审等工作,和团队成员在无前人涉足、无经验可循、无资料可考的艰难背景下,于2022年9月22日实现了40万吨级船舶满载靠泊,成功打通直达外海的渤海湾深水航道,开辟了渤海湾航运史的新纪元,极大释放了曹妃甸的深水大港潜能。“陆海联动”创业团队被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1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称号。

勇挑责任重担,坚持自主创新

“拿来的不是自己的,自己的才是永远的。”宋涛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也成为宋涛创新工作室的一张名片。2019年,乘着智慧港口建设的浪潮,宋涛团队自主研发矿石堆场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实现了2人在集控室远程监控6台设备自动作业的功能,一次性节省成本1200万元,并且可节约300万元/年的人工成本,成为他自主研发之路的开端。

2023年,宋涛又将目光瞄准了卸船机自动化技术。卸船机因其作业非连续、工况非标准的特点,已成为国内港口自动化领域的最后一道“壁垒”,多项关键技术没有得到完全攻克。其中,激光扫描成像技术、抓斗轨迹控制技术和抓斗防摇算法一直是行业公认的三大“卡脖子”技术。

在宋涛眼里,“搞创新,就是要啃最硬的骨头。”宋涛是这么描述这个“硬骨头”的:“激光扫描成像技术就像是卸船机的眼睛,决定着卸船机抓哪里;抓斗轨迹控制技术就像是卸船机的大脑,决定着卸船机怎么抓最高效;抓斗防摇算法是卸船机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前提,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

抓斗防摇算法是项目遇到的最大难题。缺乏技术参照,他就重新建立了一个可变摆长的单摆模型,从最基本的物理定律中一点一点地推导;无经验可循,他就带团队查阅数百个书籍文献,演算了数千张计算手稿;理论和实际有偏差,他们就反复地修正与验证。经过上千次数据采集、修正,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抓斗防摇算法。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团队便与时间赛跑,6个月干出了别人18个月的工作量。团队成员攻克了三大“卡脖子”技术难题,如期完成了卸船机自动化系统的自主研发,为国内首个由企业职工完全自主研发的卸船机自动化系统,直接节约成本2100余万元。相比同行,建设成本低至二成。

发挥模范引领,传承匠心精神

2023年,曹妃甸港充分发挥宋涛创新工作室模范带头作用,以“红色工匠”为党建品牌,向技术要效率、向创新要效益。

以此为契机,作为宋涛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宋涛完善创新工作室运行机制,设计工作室LOGO,在细微处展示匠心精神。“我们创新工作室的LOGO是一个由‘CST’三个字母组成的抽象的‘匠’字,‘C’代表曹妃甸港,‘ST’代表宋涛创新工作室,背景为红色,象征着这是一支党建引领下的红色工匠队伍。”宋涛介绍说。

10多年的自主创新,使他的创新工作室涌现出许多创新达人,培养省级以上先进模范人物20余人次。累计完成技术改造百余项,创造效益1.3亿元。

“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们需要与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并肩前行。”宋涛说,他将继续发挥好表率带动作用,带领更多人投身创新、谋划创新、主动创新,以“硬核”力量诠释工匠精神、践行初心使命!(杨杨 赵品)

责任编辑:贺笑   审核:张贺贺

 

电脑版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