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省厅要闻

大国工匠宋涛:永远走在创新之路上

发布日期:2024-07-17 16:53 信息来源:河北交通报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宋涛现任河北港口集团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保障部企业技术中心主任。作为公司首席技术工匠、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宋涛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宋涛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并于2023年成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入围人选。

宋涛出生在沧州市的一个小渔村,从小在海边长大,和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小就喜欢到海边玩,望着一艘艘伴着机器轰鸣声进出港的渔船,年少的他心里暗暗升起了修机器的梦想。

2011年,他来到曹妃甸港工作,又一次续写了和大海的不解之缘。当时公司正处在建设期,宋涛任机械技术员,先后负责堆取料机和皮带机系统的建设工作。

2012年,公司投入运营,他负责运行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所负责的设备总价值超10亿元,但由于这些造价昂贵的设备正处在磨合期,总会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专业化码头对生产效率的要求十分严苛,于是他便开始探索通过技术改造来降低故障、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例如,皮带机托辊更换是一项劳动强度不大但非常频繁的工作。他看到工人的工具不顺手,便尝试着制作了一个托辊更换工具,更换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10分钟。虽然这只是一项小革新,但能提高维修效率。

再比如,开港初期,变电所综合保护装置故障频繁,生产厂家也一直找不出原因。他就和同事一同分析原因、采集数据、观察现象,最终确定为一个继电器选型不合理,在电网出现扰动时会有一定的概率出现闪断。这一解决方案也得到了生产厂家的认同,并在其以后生产的设备上进行了改进。

此外,他还解决了大倾角皮带机洒料的难题,研制了带导流板和截流板的皮带机导料槽。该创新获得公司技术创新奖励1万元,并成功发表了论文、申请了发明专利。

虽然这些只是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但这“五小”创新切切实实对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他的小伙伴们也逐渐信任他,愿意和他一同做创新。

2014年,公司成立创新工作室,宋涛有幸成为工作室带头人,自此便有了自己的创新阵地。从此,一颗创新的种子开始在曹妃甸港这片沃土深深地扎根、茁壮成长。

2015年,该公司成为全国首批40万吨级矿石码头,也是渤海唯一一个40万吨级矿石码头。同年,工作室总结了卸船机作业的特点,提炼出卸船机提效操作法,在作业40万吨级船舶时效率提高16%,创下并保持着1.31万吨/小时的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该操作法成功申请国际发明专利。

2019年,对工作室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在中国海员建设工会的指导下,曹妃甸港和宁波舟山港联合成立了“港口工匠创新联盟”,成为全国首个港口行业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平台,后被确定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港口工匠创新联盟为宋涛创新工作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期港口产业工人队伍”!

后来,他带领工作室成员边创新、边思考、边总结,提出了工作室的“红色工匠”精神。工作室LOGO就是一个由“CST”三个字母组成的抽象的“匠”字,C代表河北港口曹妃甸港,ST代表宋涛创新工作室,LOGO背景为红色,象征着这是一支党建引领下的红色工匠队伍。小到“五小”创新、大到自动化智能化,他们都自主研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他们明确了工作室的愿景——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2020年,国内迎来了智慧港口建设的热潮,公司也开始谋划建设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接到消息后,他和团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发现虽然国内煤炭码头堆取料机自动化技术已经有了应用案例,但矿石码头由于物料特性差、作业工况复杂等因素,还没有成熟的案例。团队认真评估项目的复杂度和难点后,认为在尚无成熟技术的背景下,可以自主研发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想法一提出,公司范围内立刻出现了两种声音。支持者认为:“我们有近10年的设备使用维护经验,对自己的设备最了解,可以定制一套适应自己码头的系统,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反对者则认为:“我们不是专业的信息化队伍,没有大型项目经验,更没有那么多人那么多时间去研发,自主研发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别拿自己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经过几轮方案论证,在综合考量了各种利害后,他们毅然决然地向公司提交了自主研发报告。

创新的过程是艰辛的。不是所有的难题都有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也不是所有的解决方案都不会带来新的问题,更不是所有的创新探索都会成功。团队成员白天忙于本职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研发,每天加班到凌晨,周末也很少休息。港口的生产是繁忙的,他们只能利用堆取料机的作业间隙见缝插针地去安装和调试。有时候,为了测试一组数据,需要在设备上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自主研发过程也是快乐。宋涛经常会召集操作司机和维修人员召开专题会,根据近十年设备使用和维修的经验,针对每台设备的疑难杂症对症下药、制定专项解决方案。他始终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每一项技术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评估、验证。每当解决一项关键技术难题后,团队成员都会流露出无比兴奋的笑容。

截至2021年9月,团队先后攻克了自动定位技术、防闷斗技术、防撞技术、恒流量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发了矿石码头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改造后,2人可在集控室远程监控6台堆取料机自动作业,并且在2022年港口工匠创新交流营活动中进行了成果分享。

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是国内首个由港口职工完全自主研发的矿石码头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是公司在自主研发之路上的一大跨越。该系统一次性节约建设成本1200万元,同时节省人工成本300万元/年。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专利2项。

2023年,在曹妃甸港矿石码头“党建+创新”活动中,创新工作室又提出了自主研发卸船机自动化系统的目标。卸船机自动化系统是一个行业难题,至今尚无成熟的技术,而宋涛的团队,却计划用半年的时间自主研发卸船机自动化系统。项目组共有3人。时间紧,他们就把一天8小时工作制变成16小时工作制,取消周末休假,把一周40小时变成120小时。任务重,他们就变身游击队,利用船舶靠离泊的间隙,见缝插针地安装、测试。人员少,他们就调集技术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协助研发调试。难度大,遇到卡脖子问题时他们就推翻重来。最终,成功完成了系统研发,实现了卸船机激光扫描、数据处理、策略生成、自动作业的全过程自动控制,成为国内首个由港口职工完全自主研发的卸船机自动化系统,直接节约成本2100万元。

在河北港口集团从整合走向融合之际,工作室也正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自主研发涉及卸船机、皮带机、堆取料机、装车楼、平车机、刮板取料机的全流程自动化系统。

目前,工作室已累计完成技术改造百余项,创造效益1.5亿元。先后荣获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创新成果特等奖、河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河北省职工创新成果展演金奖,获得知识产权62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软件著作权12项。获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培养省级以上先模人物20余人次。

他深知,一切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党的指引、企业的培养和同事们的支持与帮助。宋涛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将不忘初心、不断创新,带动更多的工匠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有人会问:“何为创新?”宋涛给出了解释,创新就是要用最小的成本、最简单的思路、最实用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还有人会问:“何为工匠?”宋涛认为,工匠只是茫茫人海中最朴素的一分子,但他们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工匠专注于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宋涛说:“10多年从创新之路上一路走来,我始终谨记党的教诲。今后,我将坚持守正创新,永远走在创新之路上。”(杨庚)

责任编辑:邢莫冉   审核:张贺贺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分辨率1280*720以上;
访问量: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宋涛现任河北港口集团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保障部企业技术中心主任。作为公司首席技术工匠、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宋涛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宋涛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并于2023年成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入围人选。

宋涛出生在沧州市的一个小渔村,从小在海边长大,和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小就喜欢到海边玩,望着一艘艘伴着机器轰鸣声进出港的渔船,年少的他心里暗暗升起了修机器的梦想。

2011年,他来到曹妃甸港工作,又一次续写了和大海的不解之缘。当时公司正处在建设期,宋涛任机械技术员,先后负责堆取料机和皮带机系统的建设工作。

2012年,公司投入运营,他负责运行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所负责的设备总价值超10亿元,但由于这些造价昂贵的设备正处在磨合期,总会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专业化码头对生产效率的要求十分严苛,于是他便开始探索通过技术改造来降低故障、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例如,皮带机托辊更换是一项劳动强度不大但非常频繁的工作。他看到工人的工具不顺手,便尝试着制作了一个托辊更换工具,更换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10分钟。虽然这只是一项小革新,但能提高维修效率。

再比如,开港初期,变电所综合保护装置故障频繁,生产厂家也一直找不出原因。他就和同事一同分析原因、采集数据、观察现象,最终确定为一个继电器选型不合理,在电网出现扰动时会有一定的概率出现闪断。这一解决方案也得到了生产厂家的认同,并在其以后生产的设备上进行了改进。

此外,他还解决了大倾角皮带机洒料的难题,研制了带导流板和截流板的皮带机导料槽。该创新获得公司技术创新奖励1万元,并成功发表了论文、申请了发明专利。

虽然这些只是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但这“五小”创新切切实实对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他的小伙伴们也逐渐信任他,愿意和他一同做创新。

2014年,公司成立创新工作室,宋涛有幸成为工作室带头人,自此便有了自己的创新阵地。从此,一颗创新的种子开始在曹妃甸港这片沃土深深地扎根、茁壮成长。

2015年,该公司成为全国首批40万吨级矿石码头,也是渤海唯一一个40万吨级矿石码头。同年,工作室总结了卸船机作业的特点,提炼出卸船机提效操作法,在作业40万吨级船舶时效率提高16%,创下并保持着1.31万吨/小时的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该操作法成功申请国际发明专利。

2019年,对工作室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在中国海员建设工会的指导下,曹妃甸港和宁波舟山港联合成立了“港口工匠创新联盟”,成为全国首个港口行业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平台,后被确定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港口工匠创新联盟为宋涛创新工作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期港口产业工人队伍”!

后来,他带领工作室成员边创新、边思考、边总结,提出了工作室的“红色工匠”精神。工作室LOGO就是一个由“CST”三个字母组成的抽象的“匠”字,C代表河北港口曹妃甸港,ST代表宋涛创新工作室,LOGO背景为红色,象征着这是一支党建引领下的红色工匠队伍。小到“五小”创新、大到自动化智能化,他们都自主研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他们明确了工作室的愿景——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2020年,国内迎来了智慧港口建设的热潮,公司也开始谋划建设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接到消息后,他和团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发现虽然国内煤炭码头堆取料机自动化技术已经有了应用案例,但矿石码头由于物料特性差、作业工况复杂等因素,还没有成熟的案例。团队认真评估项目的复杂度和难点后,认为在尚无成熟技术的背景下,可以自主研发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想法一提出,公司范围内立刻出现了两种声音。支持者认为:“我们有近10年的设备使用维护经验,对自己的设备最了解,可以定制一套适应自己码头的系统,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反对者则认为:“我们不是专业的信息化队伍,没有大型项目经验,更没有那么多人那么多时间去研发,自主研发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别拿自己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经过几轮方案论证,在综合考量了各种利害后,他们毅然决然地向公司提交了自主研发报告。

创新的过程是艰辛的。不是所有的难题都有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也不是所有的解决方案都不会带来新的问题,更不是所有的创新探索都会成功。团队成员白天忙于本职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研发,每天加班到凌晨,周末也很少休息。港口的生产是繁忙的,他们只能利用堆取料机的作业间隙见缝插针地去安装和调试。有时候,为了测试一组数据,需要在设备上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自主研发过程也是快乐。宋涛经常会召集操作司机和维修人员召开专题会,根据近十年设备使用和维修的经验,针对每台设备的疑难杂症对症下药、制定专项解决方案。他始终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每一项技术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评估、验证。每当解决一项关键技术难题后,团队成员都会流露出无比兴奋的笑容。

截至2021年9月,团队先后攻克了自动定位技术、防闷斗技术、防撞技术、恒流量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发了矿石码头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改造后,2人可在集控室远程监控6台堆取料机自动作业,并且在2022年港口工匠创新交流营活动中进行了成果分享。

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是国内首个由港口职工完全自主研发的矿石码头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是公司在自主研发之路上的一大跨越。该系统一次性节约建设成本1200万元,同时节省人工成本300万元/年。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专利2项。

2023年,在曹妃甸港矿石码头“党建+创新”活动中,创新工作室又提出了自主研发卸船机自动化系统的目标。卸船机自动化系统是一个行业难题,至今尚无成熟的技术,而宋涛的团队,却计划用半年的时间自主研发卸船机自动化系统。项目组共有3人。时间紧,他们就把一天8小时工作制变成16小时工作制,取消周末休假,把一周40小时变成120小时。任务重,他们就变身游击队,利用船舶靠离泊的间隙,见缝插针地安装、测试。人员少,他们就调集技术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协助研发调试。难度大,遇到卡脖子问题时他们就推翻重来。最终,成功完成了系统研发,实现了卸船机激光扫描、数据处理、策略生成、自动作业的全过程自动控制,成为国内首个由港口职工完全自主研发的卸船机自动化系统,直接节约成本2100万元。

在河北港口集团从整合走向融合之际,工作室也正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自主研发涉及卸船机、皮带机、堆取料机、装车楼、平车机、刮板取料机的全流程自动化系统。

目前,工作室已累计完成技术改造百余项,创造效益1.5亿元。先后荣获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创新成果特等奖、河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河北省职工创新成果展演金奖,获得知识产权62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软件著作权12项。获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培养省级以上先模人物20余人次。

他深知,一切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党的指引、企业的培养和同事们的支持与帮助。宋涛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将不忘初心、不断创新,带动更多的工匠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有人会问:“何为创新?”宋涛给出了解释,创新就是要用最小的成本、最简单的思路、最实用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还有人会问:“何为工匠?”宋涛认为,工匠只是茫茫人海中最朴素的一分子,但他们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工匠专注于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宋涛说:“10多年从创新之路上一路走来,我始终谨记党的教诲。今后,我将坚持守正创新,永远走在创新之路上。”(杨庚)

责任编辑:邢莫冉   审核:张贺贺

电脑版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