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2023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主题采访团来到最后一站——河北沧州,深切感受到国能黄骅港作为中国煤炭输出第一大港的智慧、绿色魅力。

今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国家能源集团(简称国能集团)黄骅港煤炭港区考察时强调,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为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速落地见效,沧州市政府及海事部门、港航企业加快创新、不断突破,推动港航经济智慧绿色发展,让港城沧州焕发出新的活力。

全方位保障能源运输安全

走进国能黄骅港三四期码头,笔者看到几台双侧装船机正有序运转,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三四期工程是黄骅港的亮点工程。三期工程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后续四期工程的建设需要,码头采用双侧靠船模式,大大缩短了四期工程建设进程和投资,使其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建设完成并投入试运营,合计节约投资15亿元。”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生产三部技术设备科员工代晓雪介绍。

码头生产作业方式的创新,只是国能集团加大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力度,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稳定的一个缩影。

据国能集团黄骅港务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马海深介绍,今年国能集团以“建设大港口、发展新航运”为目标,进行了港口、航运产业专项改革,打造出吞吐能力达2.9亿吨的港口公司和年运输量达2.4亿吨的航运公司,煤炭出港量、沿海散货运输量、作业效率、人均效益均居全国前列。该集团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电保电力稳定,以多元快速保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

企业全力保障供应,海事部门加大监管与服务力度,为保障我国能源运输安全提供双重保险。

沧州海事局大港海事处政委杨全杰介绍,近年来,沧州海事局聚焦精准落实,提出了以保障战略物资运输通道安全畅通、助推黄骅港能力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安全绿色创新智慧的“样板水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沧州海事高质量发展6项服务举措为核心,以“两信两联”(信用管理+信息化管理,两港联动+政企联动)为内容的“神华海事”监管模式,探索电煤运输海事服务全流程监管,压缩船舶在港停时。同时,开展设置待泊区调查研究,优化“双向通航+待移泊”船舶调度模式,全面提升港口泊位使用率和船舶周转率,保障能源、大宗货物等战略物资运输通道安全畅通。

科技赋能智慧港航

在国能黄骅港,职工们口口相传的港口“三怪”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

第一怪——“司机常在楼里待”。

“现在我们的工人已经从‘蓝领’变成‘白领’了!”国能黄骅港生产二部党总支副书记宁环波笑言。

一直以来,我国散货码头在装船智能化方面都存在空白。作为中国煤炭输出第一大港,黄骅港也一度面临着装船机智能化改造的难题。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通过接力改造的方式,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突破了散货港口原有传统理念与工艺,在2020年就实现煤炭翻、堆、取、装4个环节自动化,作业全过程均实行自动化管控,无需人工干预。

自动化控制不仅让煤炭垛型更加标准,船舶装舱更加均匀,也让全港堆场堆存能力提升10%,取装效率较人工提高10%,配煤精度大大提高。

不仅如此,国能黄骅港务公司运用“5G网络+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结合船舶位姿仪的研发使用,成功解决了船舶定位问题,有效保障了设备自动化作业的控制精准度和安全性。

“以前每个环节都需要一人操作,现在每人可以操作3台设备,控制一套流程,不仅实现了增效、提质,也改善了一线职工的作业环境,降低了作业安全风险。”宁环波表示。

在港口努力向智能化发展的同时,航运企业同样将智慧航运作为发展新目标。

国家能源集团远海航运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长根介绍,长期以来,国家能源集团航运公司致力于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保障航行安全、提高航行效率、降低污染排放。该公司自主研发了“1+1+1+N”智慧航运框架、“基于北斗的大型船队调度与安全监控系统”“船舶遥控驾驶系统”等多项创新项目,取得良好成效。

煤港长出花园来

当采访团来到黄骅港人工湖“莲园”时,只见黄骅港务公司生产保障中心经理怀全正将鱼食撒向湖中,一条条锦鲤翻腾跳跃,平静的湖面瞬间沸腾起来。

盛夏的“莲园”碧波荡漾、绿意盎然,让人忘记了自己正身处煤炭港区。

“长江水能横跨海”“煤港长出花园来”,分别是黄骅港的第二怪和第三怪,恰恰也是黄骅港坚持绿色环保发展之路的生动诠释。

据了解,自2017年起,黄骅港集中力量攻坚含煤污水治理问题,逐步建立了水域面积达70万平方米、蓄水能力达125万平米的“两湖三湿地”生态水系统。同时,为解决煤炭装卸、储存及降雨过程中产生的含煤污水问题,黄骅港相继建设并投运了3座煤污水处理站,对含煤污水进行处置后回收利用。

“港区内有煤污水、雨水和船舶来港压舱水3种中水可以利用,其中压舱水每年回收约130万立方米,可以节省约650万元成本。将这些中水收集、储存,再应用到港口生产中,可实现九成生产用水自给自足。”怀全介绍。

建设湿地和人工湖既解决了雨季煤污水暴发增长的问题,又为压舱水回收提供充足储存空间,更让美丽的黄骅港成为全国煤炭港口中首个AAA级工业旅游景区。

在粉尘污染治理上,黄骅港同样下足了功夫。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储煤筒仓群,将煤装进“口袋”里。相较于传统堆场堆存工艺,筒仓采用全封闭设计,从源头上隔绝了煤炭粉尘外溢。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自主研发了顶部封闭空间长效抑尘系统,通过喷淋、补水、清带3道工序进行封闭空间粉尘处理,抑尘效果突出。

此外,港区内布置的18套粉尘监测设备,可以让工作人员轻松掌握现场环境质量,一旦起尘便于及时应急处置,防止污染继续扩散。

为了让“天更蓝”,进一步构建安全、绿色、创新、智慧的“样板水域”,沧州海事局开展了《沧州市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立法研究,推动港口岸电设施全覆盖建设;开展到港船舶污染物排放接收大调研活动,优化完善在港船舶生活污水排岸接收监管机制,守好沧州地区港航经济发展的绿色底色。(白萱 刘建玲 洪剑飞)

责任编辑:贺笑  审核:张贺贺

电脑版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